音乐用英语说,就是 music。
就一个词。Music。简单得不能再简单,几乎是每个人学英语最早接触到的词汇之一。但如果你的好奇心仅仅停留在这里,那你可就错过了整片森林。真的,这片森林,枝繁叶茂,深不见底。因为学会“music”这个词,跟你能用英语聊音乐,中间隔着一条深不见底的马里亚纳海沟。
说白了,当一个老外问你 “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?” 的时候,你回答 “I like pop music.”,这对话就已经死了。不是说答案有错,而是太空洞,太像教科书的标准答案,毫无灵魂。就像问你爱吃什么,你说“食物”,一个道理。
真正的交流,是从你扔掉“pop music”这个干巴巴的标签开始的。
你得学会聊 genre,也就是流派。这才是打开话匣子的第一把钥匙。但别以为背几个单词就够了。Rock(摇滚)?太宽泛了。你喜欢的是哪种?是那种充满反叛精神、吉他riff能把你天灵盖掀翻的 hard rock(硬摇滚)?还是带点忧郁、带点文艺青年气质的 indie rock(独立摇滚)?或者是七八十年代那种华丽又骚气的 glam rock(华丽摇滚)?甚至是更小众的,那种有点丧丧的、又不想彻底躺平的 post-punk(后朋克)?每一个词背后,都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美学。
再比如 hip-hop(嘻哈)。很多人会把它和 rap(说唱)划等号,没错,rap是核心,但hip-hop更是一种文化。你得知道 beat(节拍)的重要性,那种能让你脑袋不由自主跟着点的节奏。你得欣赏 flow(说唱的节奏和韵律),看一个 rapper(说唱歌手)怎么玩弄文字,怎么在鼓点上跳舞。你甚至可以聊到 lyricism(歌词的精妙),聊那些充满社会隐喻或者个人挣扎的 rhyme(韵脚)。
还有现在占领各大音乐节的 electronic music(电子音乐)。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家族。夜店里让你感觉心脏快要跳出来的“咚次哒次”,那可能是 techno;更柔和一点,带点旋律,适合微醺摇摆的,可能是 house;而那种层层递进,最后把你情绪推向高潮,仿佛灵魂出窍的,没准就是 trance。你不必成为专家,但知道这些细微的差别,会让你在跟人聊起喜欢的 DJ 时,显得不那么外行。
除了这些大的门类,还有很多充满魅力的角落。比如,透着一股子质朴和叙事感的 folk(民谣),歌里唱的都是土地和生活。还有,源自黑人灵魂深处呐喊的 blues(蓝调),那种独特的音阶一出来,就带着一股子忧伤和韧劲。更不用说即兴、自由、需要极高技巧的 jazz(爵士),它本身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。
你看,光是聊 genre,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世界了。但这才刚刚开始。
真正让你的描述变得有血有肉的,是那些形容词和俚语。这才是语言的魅力所在。
一首歌很好听,除了“beautiful” “good”,你还能怎么说?
如果一首歌旋律特别抓人,听一遍就在脑子里单曲循环,那它就是 catchy。这个词简直太形象了,“抓耳”。“That new Taylor Swift song is so catchy!”
如果一首歌让你感觉特别放松、舒服,适合在周日下午的阳光里听,那它的 vibe(氛围)就特别 chill。Vibe 这个词,简直是万能的。你可以说一个地方的vibe很好,一个人的vibe很好,一首歌的vibe当然也可以。它描述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整体感觉。
当你遇到一首让你一听就爱上,觉得“我靠,这不就是为我写的歌吗”的时候,你可以激动地跟朋友说:“This is my jam!” 你的jam,就是你的“主打歌”,你的心头好。这比说“It’s my favorite song”要地道、有劲得多。
聊到具体的歌,你还可以说得更细。比如一段让你起鸡皮疙瘩的吉他独奏,那是 a sick guitar solo。一首歌里,从平缓到高潮,那个瞬间爆发的点,叫做 the beat drop。你可以说:“The beat drop in that song is insane!”(那首歌的节奏降落简直疯了!)。
一首歌的歌词写得特别好,特别有共鸣,你可以说“The lyrics really speak to me.”(这歌词太戳我了)。一个歌手的嗓音充满感情,能唱到你心里去,那是 soulful。一首曲子听起来有点诡异,有点挥之不去的感觉,那是 haunting。
这些词,才是把你从一个语言学习者,变成一个真正的语言使用者的关键。它们让你的表达,瞬间从黑白变成了彩色。
当然,音乐的交流,也离不开场景。
你去看演出,那不叫“see a show”,更地道的说法是去一个 gig(小型现场演出)或者 concert(演唱会)。演出的场地叫 venue。乐队在台上表演的曲目列表,是 setlist。当全场观众跟着主唱一起大合唱,那种体验是无与伦比的。你回来之后跟朋友描述,说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,更是现场的气氛,是那种几千人共同呼吸、心跳同步的魔力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通过 streaming services(流媒体服务)比如 Spotify 来听音乐。我们会整理自己的 playlist(播放列表),有“开车专用”、“深夜emo专用”、“健身打鸡血专用”。这些播放列表,就像是我们情绪的日记。分享一个playlist,在某种程度上,就是在分享一部分的自己。
我记得刚到国外的时候,特别想融入当地朋友的圈子。一开始,我只能聊些天气、食物之类的安全话题。直到有一次,一个朋友在车里放了一支我恰好也超爱的独立乐队。我脱口而出:“Oh my god, I love this band! Their first album is a masterpiece, so raw and emotional.”(天啊,我超爱这个乐队!他们第一张专辑是神作,特别原始,又充满感情。)
就那一句话。车里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。我们开始聊这张专辑,聊我们最喜欢哪首歌,聊那首歌让我们想起了什么。我们聊起了第一次听他们live(现场)的经历,聊起了主唱那些神经质又迷人的舞台表现。那一刻,我才真正感觉到,我不再是一个“外国人”,我跟他们,因为一段共同热爱的旋律,连接在了一起。
所以,“音乐用英语怎么说”?
答案是 music。
但它又远不止 music。它是 genre, vibe, jam, gig… 它是你用来描述一段旋律如何让你心碎,又如何把你粘合起来的所有词汇的总和。它是一种文化密码,一把能打开人心扉的钥匙。
下一次,当有人问你喜欢什么音乐时,别再只说一个干巴巴的流派名称了。告诉他,你喜欢哪首歌里那段让你感觉像在飞翔的 solo,告诉他,有首歌的歌词精准地写出了你某个失眠夜晚的心情。
用你的语言,把你感受到的那份震动,传递出去。这,才是真正地在“说”音乐。
本内容由苗苗英语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jesmm.com/t/159123/